“上海房價會跌嗎?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在“三限措施”:限購、限貸、限價的配合下,尤其取消單位或公司購買房產的舉措,導致新房銷售成交大幅下降,價格也開始逐漸走低,已經影響傳遞至二手房市場。目前,二手房市場確實有價無市,交易清淡。如果買家符合條件,選擇余地大,事實上降價幅度已經在5%至20%左右。上海作為一線城市,國際化程度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大,人口導入速度遠超流出速度。2018年5月的房產均價已經達到5萬左右。當然這是一個覆蓋全上海地區的平均房價。不過區域之間差異還是很大,新房舊房差異更大。粗分可以劃分為:外環及外環外、中環、內環三個指標性區域,形成三大價格體系。
據稱:5月份統計的三大區域的均價分別為:5-8-10萬元/平方米。前一陣我看到有媒體報道這個價格后感到有點夸張,是否真實可靠,就利用下班回家的路上去一個房產中介看一位朋友,問了一下情況。她回答說,5-8-10三種價格是指2010年開始建造的新樓盤,就是說,房型比較正氣,南北通透,外立面看上去比較干凈整潔,樓棟間間距大,陽光照射面充足,一梯二戶,帶電梯的樓盤?;緫粜驮?房及3房,面積一般在100至140平方米左右,小區綠花率達到35%以上。不過我認為這個價格還是有點水份。而真實成交價格估計還會低個10%左右甚至還會低一點,如果真要購買就看你討價還價的水平了。而2000年以前建造的多層或高層老公房價格估計要低個20至30%左右。根據2018年5月的統計分析,上海16個區的住房價格差異大,金山區均價為1.6萬,而崇明區更便宜為1.5萬。最貴黃浦8萬。這個均價包含新老房子的平均價,當然這些都是統計數字,僅供參考,并不代表百分之百真實的房價。
在2000年前,上海還沒有形成規?;ǚ亢唾I房的房地產市場。轉折點從2000年開始,大規模,成片化,一個小區連一個小區的新房集中上市出售,但在以后的幾年時間,市民由于經濟支付能力不足,購房理念滯后,上海的房價除市中心區域外始終維持在千元時代徘徊。但是從2005年開始,上海的主流媒體就有人不斷喊出,上海房價要進入“1-2-3”的時代(內環房價3萬,中環房價2萬,外環房價1萬),這種呼聲曾經引發軒然大波和廣泛爭議。而當時在2005年,內環均價還不到1.5萬。又經過三年不到的緩慢上漲,到2007年,在內環內還是能夠比較容易地淘到單價3萬元以下的優質新房,大多數房價只有2萬出頭。3萬一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買到市中心的中心點上。中環和外環的單位均價也分別在1.5萬元和8000元左右。然而,自2008年開始,上海房價才正式全面開啟了“1-2-3”高速增長時代,那時候上海常住人口剛剛突破2100萬人,那時候上海職工平均年薪剛到3.9萬元,那時候上海三口之家的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剛到8萬元,那時侯房價開始了每月一個價上漲的速度,逐漸演變為每周甚至每天一個價的奇怪現象,那時侯很多市民的觀念開始快速轉變,那時侯很多人認為不買房子吃虧了,那時侯銀行開始提供代款按揭了,那時侯很多經濟條件不太好的人也開始借款買房,隨后的幾年時間里,那時侯曾經有一段時間里房價上漲速度達到每天一個價的瘋漲時期。
上海的房子會跌嗎?還是會保持平穩?
上海的城市性質確定為: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之一,長江三角洲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并將建設成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根據《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正式公布!明確了上海至2035年并遠景展望至2050年的總體目標、發展模式、空間格局、發展任務和主要舉措。規劃提出主動融入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構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構建由“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組成的城鄉體系和“一主、兩軸、四翼;多廊、多核、多圈”的空間結構;完善由城市主中心(中央活動區)、城市副中心、地區中心和社區中心四個層次組成的公共活動中心體系:中央活動區包括小陸家嘴、外灘、人民廣場、徐家匯等區域,16個城市副中心包括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金山濱海地區、崇明城橋地區的核心鎮中心;形成城際線、市區線、局域線“三個1000公里”的軌道交通網絡,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9%左右。至203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3%左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3平方米以上;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左右。
上海的房價是跌是漲一看就已經很明確了,目前在嚴厲房產政策的調控下,整體房價有一定幅度回落,但核心區域仍舊堅挺。是否能買你自己決定吧。當然房地產稅的落地也指日可待,也一定會影響房價的走勢。是跌是漲還是平穩我們拭目以待。換句話說,中國的房地產價格還是完全依靠政策的影響力。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