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來回答這個問題。
宿遷位于長三角北翼、建市于1996年,江蘇省北部的宿遷市素有"綠色家園"、"蘇北水城"、"生態氧吧"之美譽。據悉,生態循環農業引領了宿遷農業發展的新方向,宿遷市已建成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555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4.5%,擁有"三品"總量727個。
那什么是生態農業?簡單說生態農業是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建立起來的農業發展模式。
那宿遷作為一個1996才建立的農業大市,生態農業是怎么成為了宿遷的新景觀和旅游“名片”的呢?
筆者認為主要一下幾個原因:
第一:發展規劃清晰,生態城市定位明確
宿遷作為江蘇最年輕的地級市,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城市。但是宿遷因地制宜,以"生態優先"的方針,以"森林式、環保型、園林化"定位城市的座標。一直將生態作為宿遷的發展方向。提出將宿遷建成為淮河中下游地區生態農業發展樹立典型和標桿,宿遷的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成效顯著,占地面積760畝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智能玻璃溫室1.2萬平方米,自主研發的智能日光溫室4萬平方米,白天室溫可控制在30攝氏度以下,而在最寒冷的冬季,室溫也不會低于16攝氏度。
第二:農業大市,生態農業旅游開發形成規模
作為農業大市,宿遷耕地總面積達684.2萬畝,糧食、果蔬、水產、畜禽等主要農產品產量均居江蘇省前列,農業占比位于江蘇首位。生態農業旅游是一種創新的產品業態,重點在于發展規模,關鍵在于模式探索,從而抗擊市場競爭的風險,以保持項目與產品的長期穩定發展。如沭陽打造的52萬畝3000多種花木產品,建成了全省最大的花木生產基地,創成了花木生產、花木電商、物流配送、盆景市場、節慶文化、基地旅游等一條環節相扣、項目相生的產業鏈條,凝結全縣25萬人從事產業經營,年產業收入突破百億元。
第三:打造獨特生態農業,特色取勝
宿遷水土資源豐富,為發展特色生態農業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條件。宿遷市各個縣區鄉鎮著眼資源稟賦,創新業態,積極規劃與實施生態農業旅游產業,具有實用性、觀賞性的新、奇、特產品,近年來逐漸成為全市生態農業的重要發展產業。大家熟悉的泗洪峰山等鄉鎮的碧根果和芡實、宿豫大興的瓜蔞、泗陽楊集的葵花等數十種爭奇斗艷的生態農業產品,改變了傳統的產品形態,實現了農民收入的增長。
第四:宿遷生態農業在于品牌打造,有創意推廣意識
生態農業旅游品牌在于推廣。生態農業產品與旅游觀光項目都需要創意推廣,賦予生態產品與旅游項目的文化品牌內涵與傳播力,才能做大做強生態農業旅游的靚麗品牌。洋河玫瑰小鎮項目彰顯文化創意,打造集產業觀光、鄉村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世界玫瑰文化主題園區。舉辦的歐洲風情舞蹈、花??扉W展演、游客與十二星座花房姑娘一起制作玫瑰花餅等美食,濃郁的玫瑰生活特色,吸引萬余名游客游園觀光。泗陽創辦桃花節,面向全國征集“桃花姑娘”,宿豫梨園灣梨花節舉辦攝影大賽等,都營造了生態農業旅游品牌的熱點效應。
以上四點,希望能為您提出的問題:生態農業為何能成為宿遷旅游新景觀提供一些參考。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