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到底是何方神圣?為何提到它大家如此激動?對于我們老百姓來說,5G是比4G更快的網速,更方便的使用體驗,除了5G手機,5G目前已經用在火車站、醫院等數字化應用上,未來還有虛擬駕駛、智能家居、遠程虛擬手術等等,就在不久之前,武漢火神山醫院就應用先進的5G網絡實現遠程會診的基礎設施的搭建,為最終抗疫的勝利提供了巨大的幫助。G技術對未來生活產生多大的變化,這是無法想象的。
而要說到行業的影響力,5G到來哪些行業獲益最大?如果要說的話,我的答案就是物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物聯網,簡單地說就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萬物互聯,只要你存在,就能被感知。物聯網是云計算、大數據、傳感、通訊、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隨著5G的到來,物聯網也變得異常火爆。
近兩年來,華為、阿里巴巴、小米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物聯網,物聯網產業規模也越來越壯大。物聯網可應用的領域也非常廣,目前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穿戴、智能醫療市場等領域最為可期。
工業互聯網,相對于5G和物聯網來說,這個詞大家可能會相對比較陌生。如果說物聯網更強調物與物的“連接”,而工業互聯網則要實現人、機、物全面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在傳統云平臺的基礎上疊加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之間既有交集也有差異,但兩者都是潛力巨大的發展機遇。
工業互聯網在2012年由GE(通用電氣)首次提出,被普遍看作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德國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都指出: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是智能制造,而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基礎。
20年前物聯網就已經被提出來,但那時的物聯網雖然可以勉強實現,但礙于技術的限制,受限于實時傳輸、連接數量方面的問題,物聯網遠遠未能發揮自己的“威力”。現在有了5G技術后,5G的技術突破將直擊物聯網痛點,解決傳輸速率以及龐大數據連接集合的問題,網絡實時將得到解決。在2020年乃至后續幾年,都是5G普及的年份,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最終如4G這般,完成全國95%以上的覆蓋率。
可以說,雖然5G并不是物聯網必需的,但卻是把物聯網推向爆發式增長的必不可少的“大功臣”,沒有5G技術就沒有物聯網現在的火爆。5G將為物聯網交通領域、醫療領域、工業領域等賦能,讓整個物聯網行業都會迎著風口扶搖直上,成為5G商用的主戰場。
同樣,對于工業互聯網來說,5G技術將補齊工業互聯網重大短板,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中國科學院院士鄔賀銓提到:“1G到4G是面向個人通信的,5G是面向移動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將5G技術可以引入工業互聯網場景,未來大有可為。
未來五年,物聯網行業人才缺乏預測:智能交通,車聯網市場人才需求約有20萬;智能物流,物流與智能倉儲方市場人才需求約20萬;智能電網,智能電網與新能源電力產業人才需求將達百萬;智能醫療,智能醫療設備支持與技術服務、智能醫護管理等人才需求將超百萬;智能工業,過程管理與自動化控制的崗位專業人才需求約50萬;智能農業,智能農業各類專業人才在現代農業“一二五”當中缺口1000萬人以上;智能家居:市場人才需求近百萬。
據吳楠介紹,2010年教育部批準后,至今有231所高校和400多所專科學校已經開設了物聯網工程專業,目前與物聯網相關專業的本科和大專學生共計5萬多名,并且數量在逐漸上升。物聯網專業會成為高校的必考專業。
“目前高校對物聯網人才的培養模式也是計算機與通信方面的復合人才,比如北京郵電大學的本科物聯網專業是具有計算機學科背景的、面向信息行業的寬口徑專業。”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工程學院教授袁超偉說。
袁超偉同時指出,人才培養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物聯網人才要熱愛信息與通信,有獻身信息與通信方面的精神與追求,不要太注重眼前利益,要有戰略眼光,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適應物聯網產業發展需求,因為物聯網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要走的路還很長,大學只能將他們引進門,大學主要是培養他們的能力、方法等,前沿的問題要靠他們自己思考解決。”
袁超偉認為,目前高校培養體系還是比較合理的,只是實驗室條件有局限,學生動手的機會比較少。“知識是學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智慧是思考出來的,缺少鍛煉機會,能力很難提高,智慧很難再上一個臺階。這些都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近幾年,隨著智慧城市、智慧校園等概念的廣為流傳,物聯網的概念也漸漸被人所熟知。自從國家2009年提出物聯網發展戰略以來,物聯網在工業監控、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逐漸發展起來。據了解,2011年,全國物聯網產業規模超過了2500億元,預計2015年將超過5000億元,物聯網是繼通信網之后的另一個萬億級市場。
物聯網產業的迅速發展,也使得相關產業人才備受關注。2010年,教育部新增物聯網工程專業,授工學學士學位。同年7月,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30所高校成為首批獲準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高校,部分高校于2011年首次招生,至今有大約200多所高校已開設該專業。
市場需求
首先,要能寫產品方案,了解各個層面的技術,在自己也懂技術的基礎上能夠跟技術人員溝通。
其次,在做產品方案的時候,也能考慮目前的行業問題,包括用戶體驗和商業模式等問題,做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高校培養
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領域、通信技術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掌握物聯網絡系統的組網、規劃、設計、評價的理論、方法與技術。
獲得計算機軟硬件和網絡與通信的設計、開發及應用方面良好的工程實踐訓練,特別是獲得較大型網絡工程開發的初步訓練。
跟蹤世界最新的網絡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了解物聯網領域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
熟練掌握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吳楠,中國物聯網校企聯盟主席觀點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2009年提出來的,但物聯網技術其實是在以前早已經發展起來的計算機、信息和通訊等技術基礎上融合和發展而來的。所以一個學校往往有好幾個院系爭奪“物聯網專業”的申報,難以培養出真正的專業人才,培養出來的人可能是“萬金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階段。
通常情況下,物聯網工程專業會被下設在計算機學院。但計算機學院的學生了解得大多是編程,在電子信息方面了解得就比較少,而物聯網的人才培養不能孤立,這就容易出現問題。
民辦的物聯網培訓機構魚龍混雜。一些發展較好的物聯網培訓機構,會有一套培訓體系,然后把學員引入到自己的培訓體系當中,教授給學員一些技術知識。但培訓機構通常并不關注行業動態,因此也就無法使人才的培養適應物聯網產業的發展。有些機構會做嵌入式培訓,但物聯網囊括的范圍其實很大,雖然嵌入式系統和物聯網關系很大,但只是物聯網領域的一部分。
學生感受——物聯網工程是很多專業的整合
重慶郵電大學學生劉毅談到自己學的物聯網專業,大一的時候,專業統稱為電氣信息工程,直到大二才劃分出物聯網工程專業。目前學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基本都是講些概念,出去工作的話可能也是做很小的一塊,比如通信塊或者控制塊,到頭來還是用的通信工程、自動化、計算機的知識。
學校還開設有物聯網導論這門選修課,但因為只是教授一些概念,而且內容非常多,學生并不愿意選修這門課。真正把物聯網一條線都學精的話還是特別困難,畢竟物聯網的范圍太廣了。現在教授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大學教師以前也是搞通信、電氣、自控、計算機的,之后才去教物聯網工程,所以物聯網工程專業還是很多專業的整合和發展。
學習物聯網工程的學生基本上選擇的還是考研或者出國,因為企業更愿意招聘那些在通信、電氣工程、計算機等其他專業學得更精的本科應屆生或者研究生。在本科階段選擇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崗位,就業風險其實還是挺大的,因為目前國內物聯網行業的發展方向并沒有定性。(以上內容來源:IOTNews)
全國首批物聯網實訓基地授牌儀式
“物聯網新職業能力提升計劃”是中關村物聯網聯盟作為國家級物聯網產業中心率先響應國家號召,支持各類物聯網企業設立職工培訓中心,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等,積極建設培育一批產教融合型物聯網實訓基地。
聯盟將協助相關政府部門按規定支持企業設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支持建設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和公共實訓基地,積極推進職業技能培訓資源共建共享。以遠程職業培訓網建設為重點,支持建設互聯網培訓平臺,開展前沿技術知識更新培訓和行業信息人才培訓,搭建行業信息領軍人才交流平臺。
在新的發展機遇下,物聯網專業人才嚴重短缺的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具備高級物聯網技能的職業人才奇缺,
二是具備物聯網技術與行業經驗的跨界職業人才供不應求,
三是初級物聯網技能人才培養跟不上需求的增長,
這些問題給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與國際化發展帶來很大挑戰。物聯網技能人才的短缺將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產生很大制約,進而影響整個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進程。
---END---
您可能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搜浪信息科技發展(上海)有限公司 備案號:滬ICP備17005676號